| 柱下扩展基础简化版  (GB 50007-2002)
 更新 重要提示 子程序界面 
  技术条件 参数设置 
                    
    计算方式                  
    限制条件   
  □抗震验算 
       
    如果勾选“□读取计算程序的柱底内力”,当用户要求进行抗震验算时,程序自动判断所读取的各组组合内力是否有地震作用,对有地震作用参与组合的内力进行验算。  
    自行输入柱底内力时,如要进行抗震验算,用户输入的数据应是有地震组合参与组合的内力。通常情况还需要考虑无地震作用参与组合的其他柱底内力。   
    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详见抗震规范第 4.2.1 条规定。 
    
  □双向偏心 
      
  考虑双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底面角部最大、最小压力值 pkmax、pkmin 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pkmax=(Fk+Gk)/A+Mxk/Wx+Wyk/Wy;
 pkmin=(Fk+Gk)/A-Mxk/Wx-Wyk/Wy。
 式中: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N),压力为正值、拉力为负值;
 Gk——基础自重及基础上土自重标准值(kN);
 Mxk、My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绕通过基础形心 x、y 主轴的力矩值(kN·m),此处均取绝对值;
 Wx、Wy——基础底面 x、y 轴的抵抗矩(m3)。
  
  考虑双向偏心的基础底面不得有零应力区,pkmin≥0。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ξ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按基础规范第 5.2.3 条的原则确定。                  
    当勾选“□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本输入框为“修正后的特征值 fa”。                  
    基础规范第 5.2.3 条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修正后的特征值 fa                  
    承载力修正系数 ηb、ηd                  
    土的重度 γ                  
    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γm                  
    基础底面宽度 b                  
    基础埋置深度 d                   
    起始修正深度 d0 
                      
    d0——起始修正深度(mm)。                  
    当输入“自动”时,d0 取 500mm。 自重、土重 荷载效应组合值 
                        
    竖向力 Fk 
                        
    Mxk、Myk
    
                        
    Vxk、Vyk   
           
    
                        
    附加荷载 Fk’ 
                        
    综合分项系数 γz 
                          
    γz——荷载效应的综合分项系数,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值 S 与标准组合值 Sk 的比值,即 γz=S/Sk。                      
    当“综合分项系数 γz”输入“简化计算”时,如果勾选“□读取计算程序的柱底内力”,取 γz=1.25;其他情况取 γz=1.35。                      
    当自行输入柱底内力标准组合值 Sk 时,程序按 S=γz×Sk 计算出相应的基本组合值。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可采用简化规则,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 S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 3.0.5-4 确定:S=1.35Sk≤R
                      
    当外接计算程序读取柱底内力基本组合值 S 时,程序按 Sk=S/γz 计算出相应的标准组合值。 钢筋 
                        
    最小配筋率 ρmin
  as 
                          
    as——受拉区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mm)。                      
    在进行底部钢筋配筋计算时,程序根据 X、Y 两方向的弯矩大小,将弯矩值较大的纵筋排布在下层,而弯矩值较小的纵筋排布在上层。上层纵筋的 as'=as+d,式中 d 为两方向纵筋的平均直径,程序将根据基础高度在 12mm~25mm 范围内自动取值。                      
    基础规范第 8.2.2 条第 3 款规定,“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 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 70mm”。 如何利用本程序计算条形基础底板? 
 相关页                    
    工程名称构件编号
 板配筋方案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疑难解答       扩展基础(桩基承台)子程序荷载输入正负号的约定如何输入基础(或承台)旋转角度 α ?
 为什么对于基础设计绝大多数情况下,基本组合值不可能大于相应标准组合值的 1.35 倍?
 独立柱基是否要进行剪切计算?基础规范中好像没有规定?
 阶梯形、锥形独立柱基(承台)最小配筋面积为什么不是按 ρminbh 计算?
 为什么独立基础子程序板底受弯仅按基础规范公式(8.2.7-4)计算弯矩 
                MⅠ 而不考虑另一截面的弯矩 MⅡ?
 为什么柱下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不选择混凝土规范公式(7.8.1-1)?
 
 图例 
 模块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