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页 上一层 后一页

5.2 承载力计算

5.2.1 

5.2.2 

5.2.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5.2.4 当基础宽度大于 3m 或埋置深度大于 0.5m 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fa=fak+ηbγ(b-3)+ηdγm(d-0.5)    (5.2.4)

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按本规范第 5.2.3 条的原则确定;

 ηb、ηd——分别为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 5.2.4 取值;

    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地面宽度(m),当基础宽度小于 3m 时按 3m 取值,大于 6m 时按 6m 取值;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有效重度;

    d——基础埋置深度(m),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表 5.2.4  承载力修正系数

土 的 类 别

ηb

ηd

 淤泥和淤泥质土

0

1.0

 人工填土
 e 或 IL 大于等于 0.85 的黏性土

0

1.0

红黏土

 含水比 αw>0.8
 含水比 αw≤0.8

0
0.15

1.2
1.4

大面积
压实填土

 压实系数大于0.95、黏粒含量 ρc≥10% 的粉土
 最大干密度大于 2100kg/m3 的级配砂石

0
0

1.5
2.0

粉土

 黏粒含量 ρc≥10% 的粉土
 黏粒含量 ρc<10% 的粉土淤泥和淤泥质土

0.3
0.5

1.5
2.0

 e 及 IL 均小于 0.85 的黏性土
 粉砂、细砂(不包括很湿与饱和时的稍密状态)
 中砂、粗砂、砾砂和碎石土

0.3
2.0
3.0

1.6
3.0
4.4

注:1 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杰下的岩石不修正;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附录 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时 ηd 取 0;

  3 含水比是指土的天然含水量和液限的比值;

  4 大面积压实填土是指填土范围大于两倍基础。

5.2.5 

5.2.6 

5.2.7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 5.2.7  地基压力扩散角 θ

Es1/Es2

z/b

0.25

0.5

3

23°

5

10°

25°

10

20°

30°

注:1 Es1 为上层土压缩模量;Es2 为下层土压缩模量;

  2 z/b<0.25 时取 θ=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z/b>0.50 时 θ 值不变;

  3 z/B 在 0.25 与 0.50 之间可插值使用。

5.2.8 对于沉降已经稳定的建筑或经过预压的地基,可适当提高地基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