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页 上一层 后一页

弯剪扭构件  (GBJ 10-89)

更新

  • 本子程序被取代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于 2002 年 12 月 31 日废止。

技术条件

  • 摘要:支持矩形、T形、倒T形、工形等截面受弯(单/双筋)、受剪、受扭承载力计算,具备内力—配筋双向求解功能与提供构造配筋建议。

  • 编制依据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 11-89(以下简称抗震规范);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

  • 截面限制混凝土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的截面限制条件,混凝土规范是以 hw/b 不大于 6 的试验为依据。

计算参数

  • □框架梁端

    • 设置是否为框架梁端。

    • 当“计算方式”选择“已知 内力 求 配筋”时,对于框架梁端,若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超过规范限值且“受压纵筋面积 As'”为零时,程序将根据“截面位置”取 As'=0.5As(一级框架梁)或 As'=0.3As(二~四级框架梁)后重新进行配筋计算。

  •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 

    • 程序计算时考虑了梁正截面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γRE=0.75,受剪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γRE=0.85。

  • □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剪扭构件 

    • 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且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 75% 以上的情况。

  •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v

    • 当箍筋 fyv>310N/mm2 时,取 fyv=310N/mm2

  • 受压纵筋面积时As'

    • As'——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mm2)。

    • 可输入 As 的系数加上符号“As”,此时 As' 取该系数与 As 的乘积。例如“0.3As”“0.5As”,分别表示取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As 的 0.3 倍、0.5 倍。

  • 箍筋构造

    • 抗震规范表 6.3.4 规定梁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一级取 hb/4、6d、100 三者的最小值;二级取 hb/4、8d、100 三者的最小值;三、四级取 hb/4、8d、150 三者的最小值。程序中构造钢筋的最大箍筋间距未考虑纵向钢筋直径,取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的两倍。箍筋最小直径按加密区要求取值,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 2%时,加密区箍筋最小直径数值还应增大 2mm。非抗震时箍筋最大间距按混凝土规范表 7.2.7 取用,最小直径按混凝土规范第 7.2.9 条的规定取用。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小于 d/4(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 箍筋最小配筋率 ρsvmin(ρsv=Asv/b/s)要求:

    • 一级抗震框架梁:ρsvmin=0.035fc/fyv

    • 二级抗震框架梁:ρsvmin=0.030fc/fyv

    • 三、四级抗震框架梁:ρsvmin=0.025fc/fyv

    • 一般(非抗震)梁:当 V>0.07fcbh0 时,ρsvmin=0.020fc/fyv。


模块信息

  • 子程序编号:MID019。

  • 功能编号:FUN018。

  • 发布版本:V2002.01,发布日期:2002-01-01。

  • 被取代:MID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