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 结构竖向布置 3.5.1 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收进。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 3.5.2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变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 γ1 可按式(3.5.2-1)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 0.7,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 0.8。 (3.5.2-1) 式中:γ1——楼层侧向刚度比; Vi、Vi+1——第 i 层和第 i+1 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kN); △i、△i+1——第 i 层和第 i+1 层在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层间位移(m)。 2 对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 γ2 可按式(3.5.2-2)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 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 1.5 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 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 1.5。 (3.5.2-2) 式中:γ2——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 3.5.3 A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 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 65%;B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 75%。
3.5.4 抗震设计时,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3.5.5 抗震设计时,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 H1 与房屋高度 H 之比大于 0.2 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 B1 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 B 的 75%(图 3.5.5a、b);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上部楼层水平尺寸 B1 不宜大于下部楼层的水平尺寸 B 的 1.1 倍,且水平外挑尺寸 a 不宜大于 4m(图 3.5.5c、d)。
图 3.5.5 结构竖向收进和外挑示意 3.5.6 楼层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部楼层质量的 1.5 倍。 3.5.7 不宜采用同一楼层刚度和承载力变化同时不满足本规程第 3.5.2 条和 3.5.3 条规定的高层建筑结构。 3.5.8 侧向刚度变化、承载力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连续性不符合本规程第 3.5.2、3.5.3、3.5.4 条要求的楼层,其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乘以 1.25 的增大系数。 3.5.9 结构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空旷房间时,宜进行弹性或弹塑性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并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