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层 后一页

4.1 材料 条文说明

4.1.1  混凝土强度等级由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cu,k 是本规范混凝土各种力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保证率为95%:按混凝土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 1.645 倍标准差的原则确定。

  由于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在水泥及混凝土中大量应用,以及近年混凝土工程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试验龄期不仅限于 28d,可由设计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

4.1.2  我国建筑工程实际应用的混凝土强度和钢筋强度均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结构安全度总体上比国际水平低,但材料用量并不少,其原因在于国际上较高的安全度是依靠较高强度的材料实现的。为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工程中应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适当提高。C15 级的低强度混凝土仅限用于素混凝土结构,各种配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也普遍稍有提高。

  本规范不适用于山砂混凝土及高炉矿渣混凝土,本次修订删除原规范中相关的注,其应符合专门标准的规定。

4.1.3 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由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cu,k 经计算确定。

  1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ck

  考虑到结构中混凝土的实体强度与立方体试件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差异,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并参考其他国家的有关规定,对试件混凝土强度的修正系数取为 0.88。

  棱柱强度与立方强度之比值 αc1:对 C50 及以下普通混凝土取 0.76;对高强混凝土 C80 取 0.82,中间按线性插值;

  C40 以上的混凝土考虑脆性折算系数 αc2:对 C40 取 1.00;对高强混凝土 C80 取 0.87,中间按线性插值;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ck 按 0.88αc1αc2fcu,k 计算,结果见表 4.1.3-1。

  2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tk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tk 按 0.88×0.395fcu,k0.55(1-1.645δ)0.45×αc2 计算,结果见表 4.1.3-2。其中系数 0.395 和指数 0.55 为轴心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折算关系,是根据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后确定的。

  C80 以上的高强混凝土,目前虽偶有工程应用但数量很少,且对其性能的研究尚不够,故暂未列入。

4.1.4 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由强度标准值除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 γc 强度。混凝土的材料分项系数取为 1.40。

  1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等于 fck/1.40,结果见表 4.1.4-1。

  2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t

  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等于 ftk/1.40,结果见表 4.1.4-2。

  修订规范还删除了 02 版规范表注中受压构件尺寸效应的规定。该规定源于前苏联规范,最近俄罗斯规范已经取消。对离心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的标准取用,也不再列入。

4.1.5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剪切变形模量及泊松比同原规范。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c 以其强度等级值(fcu,k 为代表)按下列公式计算:

 

  由于混凝土组成成分不同(掺入粉煤灰等)而导致变形性能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表注,强调在必要时可根据试验确定弹性模量。

4.1.6、4.1.7 根据等幅疲劳 2×106 次的试验研究结果,列出了混凝土的疲劳指标。疲劳指标包括混凝土疲劳强度设计值、混凝土疲劳变形模量。而疲劳强度设计值是混凝土强度设计值乘疲劳强度修正系数 γp 的数值。上述指标包括高强度混凝土的疲劳验算,但不包括变幅疲劳。

  结构构件中的混凝土,可能遭遇受压疲劳、受拉疲劳或拉-压交变疲劳的作用。本次修订根据试验研究,将不同的疲劳受力状态分别表达,扩大了疲劳应力比值的覆盖范围,并将疲劳强度修正系数的数值作了相应调整与补充。

  当蒸养温度超过 60℃时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并不能简单依靠提高设计强度解决。因此,本次修订删去了蒸养温度超过 60℃时,计算需要的混凝土强度设计值需提高 20%的规定。

4.1.8  本条提供了进行混凝土间接作用效应计算所需的基本热工参数。包括线膨胀系数、导热系数和比热容,数据引自《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 的规定,并作了适当简化。